知网论文查重 > 科技资讯 > 文章页

知网为何敢如此定价

2022-01-20 09:34 中国知网论文查重宝典 资讯

知网查重网宝典网转载
互联网上对中国知网的吐槽和不满已经持续了很久很久,久到连正式媒体曝光知网都已经最少好几年了,但是中国知网依然安然无恙,且我行我素。
 
随着毕业论文提交高峰季的到来,毕业生对于论文查重的“声讨”也接近峰值。说“声讨”,其中绝大比例的声音还是认为论文查重费用高,而且价格还不断跳涨,就此一项就花费不低,造成了不小的经济负担。
 
 
为了严防学术不端,各高校都设置了不同的论文重复率红线,碰线轻则影响答辩重则直接延迟毕业。为了在最后决定性的那次查重中尽可能不碰线,几乎所有学生都会提前自查,除了部分高校的学生可享用1-2次校方提供的免费查重服务外,绝大多数学生不得不求助第三方淘宝店家。由于知网查重系统只对接机构用户,这些店家多通过盗用或“收购”高校等机构内部倒腾出来的账号资源开展生意,明显的供不应求导致价格一涨再涨,由此产生了文章开头出现的烦恼。
 
对于毕业生来说,论文查重是刚需,而知网因为“收录了95%以上正式出版的中文学术资源”“实现核心期刊独家占有率高达90%以上”“唯一经国家批准正式出版博士学位论文”而成为刚需中的刚需。虽然也有其他数据库提供查重服务,但因收集的论文资源无法比知网相比,准确率也受影响,高校最终只以知网的查重结果为准。因此有评论指出,论文查重几乎已成为一种垄断服务。
 
进一步深究的话,知网“刚需中的刚需”的绝对竞争优势,也即对中文论文资源的近乎垄断,则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有媒体梳理,国家支持既包括中国知网创立之初,其前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的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被作为国家标准下发执行,还包括之后教育部关于要求本科以及研究生论文进行检测等政策的发布等等。前者的政策效应是让知网的学术资源集合成为可能,后者则是创造了知网查重服务的市场。在国家政策便利及支持下形成垄断资源及垄断地位,并在垄断资源及地位的基础上开展垄断服务,这种商业化是否完全没问题,合理的边界在哪里?反观其最初承载的建设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的重任,公共利益在其商业运营中是否得到了应有的体现和维护?这些也是至少每年一次的论文查重“声讨”背后一直被质疑的问题。而在毕业生关于“降重后论文四不像”的吐槽,也指向目前知网提供的论文查重服务不够精细化的问题,言外之意是,其所提供的垄断服务不足以支撑垄断价格。
 
查重涨价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每到毕业季,这件事都会被翻腾出来说上一番。不过,年年说,年年依旧。说到底还是因为,知网的市场地位和由此支撑的定价权是如此稳固,至少短期内很难可以看到被动摇的迹象。每年一到毕业季,论文查重这个事就会成为所有毕业生的梦魇,论文写好了不算完事,得通过查重才算搞定,而查重的费用,足够让大学生心疼好几个月,查一次,要二百多块钱,后面还涨价到四百多块钱。但查重是最低一次,并不是代表只有一次。
 
但这并不意味着,在学术资源的整合和共享方面我们就束手无策。尤其是对那些作为学术资源主要生产者的高校来说,有责任也有义务推进学术资源获取的便利化,这种便利化既应该包括获取的低成本,还应包括获取的多渠道。借用动物福利学的一个概念来描述,那就是“丰容”。也唯有通过学术资源联通共享的“丰容”,才有可能让知网声讨不再明年见、年年见。
 
知网的权威和垄断地位,由此可见一般,但知网,却利用这种地位剥削学生的查重费,查重很赚钱,让知网赚了很多钱,但知网在论文下载领域转的钱更多。这些年公开对知网表达强烈抗议的高校那不是一个两个,而是一大群。
 

 
相关文章:
(1)中国知网为何能垄断各大高校?为何学校又“忍气吞声”步步妥协?
(2)深度解读,知网究竟背后有何秘密
(3)知网年利过亿的那些事     
(4)中国知网是外资? 赵德馨事件回应  
(5)记者深度调查知网背后的故事 
(6)北大都要停用的中国知网,被老教授起诉了!
(7)躺赚的知网被“硬刚”后的后续?
(8)苹果手机利润竟没有知网赚的多?
(9)知网年入11亿毛利率超近54%?如何看待知网的盈利模式?  
 

知网论文查重宝典(就为了你 www.9wln.com) 官方认证:沪ICP备16041805号-3版权所有:上海尔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XML地图 网站sitemap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