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网论文查重 > 科技资讯 > 文章页

中国知网为何能垄断各大高校?为何学校又“忍气吞声”步步妥协?

2022-01-20 09:32 中国知网论文查重宝典 资讯

有关中国知网(同方知网)的负面新闻,甚至是丑行,甚嚣尘上。知网查重宝典网也非常关注,宝典网希望中国知网数据库能切实为科技服务,科技人员服务,广大学子服务,而不是为钱服务,牢记初心。当中国知网(清华同方)垄断各大高校实施不续费就断网的霸权政策时,高校、学生该何去何从?是应该低头妥协,还是另寻其他方法?下面一篇报告深入探究了中国知网的问题,令人深思。
 
下文由反做空研究中心原创,知网查重宝典网转载,并转载本声明
 
 
当年近9旬的赵德馨教授不顾老弱之躯,与武装到牙齿的知网打起了官司,并最终取得胜利后,几乎取得了全网一致的祝福。但在目前格局下,多数学术论文作者都没有这个精力和能力来与知网较量,甚至盼望知网免费也要把自己的论文放进去,因为单位规定的职称评审条件中,学者的论文要引用数。
 
作为适应畸形需求而崛起的知网,通过低价购买或是根本不花钱就把学者的研究成果拿到手,再以看似不高却巨大重复流量换来巨额商业利益。面对如此态势,个人的反抗往往是极其无力的。
 
近乎垄断的竞争优势
 
作家十年砍柴在微博吐槽:“本科生以及硕博生,其论文都必须通过知网查重,才能够顺利获得答辩资格并从高校毕业。”这是谁赋予的? 
 
同方知网2020年初公布的数据:中国知网用户覆盖全球56个国家和地区的3.3万家机构,个人读者2亿人,日访问量:1600万人次,全文年下载量:23.3亿篇。
 
面对14亿人口的中国,如果知网仅作为一个网站,如此访问量并不值得惊奇。关键是其访问者的人员素质及其目的。
作为“中国最大的学术电子资源集成商”。知网在网站中骄傲地宣称,其高校市场的占有率为100%,其他主要市场的占有率为60%以上。坐拥6000多万份文献、核心期刊收率为99% 。
2019年第5期《现代法学》上刊发了《学术数据库经营者不公平高价行为的规制困局及其破解》一文,据该文作者统计,知网全文期刊数据库收录了独家与唯一授权期刊3964种,占我国期刊总量的43%;其中,核心期刊778种,约占全部核心期刊的42%;包含各学科排行前3名的期刊194种,占前3名期刊总数的64%。因此,许多高校要求以知网的查重结果为准。
 
大学、期刊想要使用其数据库,先要交出学生和作者的论文授权。而硕士、博士在提交毕业论文时,必须签订《论文使用授权书》;学者想要在期刊上发表文章,也会被要求授权中国知网等第三方数据网站使用。
中国知网为何能垄断各大高校?为何学校又“忍气吞声”步步妥协?
 
签署《关于同意授权使用本人论文的授权书》,是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的必经流程。也就是说如果高校想要发表论文,知网是唯一途径,这一霸权,又是如何造成?
 
2009年以后,国内高校开始将大学生毕业论文知网查重通过作为强制要求,让所有大学生都对其每篇近200元的查重费用怨声载道。
 
要知道,扩招后的大学生们大多不是论文一遍过的好学生,一篇论文反复修改、多次查重是常态,这让知网查重这件事始终内有非议:
 
暂且不谈你这数据库查重有何技术含量,200元又是否值得这个价格,大学生如果没有该平台的认可就没办法毕业,十足的霸权主义!
 
而知网面对滔天的舆情,根本不为所动,声称其主要收入来源并不依赖个体查重费用。也就是说,知网的主要收益是大型的国家学术机构。购买中国知网信息服务的主要是高校及省市图书馆、科研机构、政府机关、大型企事业单位的研究所或图书情报部门,其中相当一部分单位用户每年的文献信息采购费用,有专项财政拨款。单位用户成为知网稳定的收入的主要来源。
 
知网“刚需中的刚需”的绝对竞争优势,也即对中文论文资源的近乎垄断,则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有媒体梳理,国家支持既包括中国知网创立之初,其前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的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被作为国家标准下发执行,还包括之后教育部关于要求本科以及研究生论文进行检测等政策的发布等等。前者的政策效应是让知网的学术资源集合成为可能,后者则是创造了知网查重服务的市场。
 
在国家政策便利及支持下形成垄断资源及垄断地位,并在垄断资源及地位的基础上开展垄断服务。
 
“央视网评”指出更令人寒心的事实:中国知网正在依靠其支配性地位,逐渐完成“借鸡生蛋”的商业闭环。知网很显然有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垄断行为存在。
 
2021年12月12日,青年学者刘旭给国家反垄断局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邮件,认为知网涉嫌垄断,建议有关部门调查知网是否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他在信中写道:“在国内学术期刊文献查询服务市场,知网具有其他竞争对手无法获得的文献资源,尤其是国内硕士论文、博士论文数据库。这对绝大多数需要通过撰写论文,并完成查重分析,才能发表论文,进而获得学位、职称评定的用户群体而言是刚需……能否获得知网的收录,也是国内学术文献是否能够获得最为广泛的需求群体查询机会的关键因素之一。” 
 
2021年12月15日,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竞争法与竞争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孙晋发表文章,对知网的垄断暴利发起诘问:“如果学术数据库不再将版权保护作为激励创新的催化剂,而是将其当作攫取高额垄断利润的手段,恣意滥用版权实施垄断高价,破坏、妨碍并制约相关市场竞争,其滥用行为便不能逃脱反垄断法的审查和惩治。”他说,“但比起市场垄断,知识垄断更值得警惕。” 
 
高校不续费就“断网”
 
如果说高校代表了一个国家的学术能力的话,而知网所代表的学术数据库更是一个国家的知识储备象征,作为国家学术形象的代表,知网的身份应是系统而开放的。但今天的知网正大步走向它相反的方向。
 
这些年来,舆论不断传出高校因为知网授权价格过高而“断网”的消息。
 
武汉理工大学图书馆称,2000年以来CNKI公司对该校的报价,每年价格涨幅都超过10%,特别是2012年涨幅高达24.36%,从2010年到2016年的报价涨幅为132.86%,年平均涨幅为18.98%。
 
2013年底,云南高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旗下所属的近十所省属高校就曾因为价格原因而停用知网。
 
2016年,武汉大学公告宣布无法接受知网的高价,彼时知网显得极为强势,直接表示,公事公办,不续费就“断网”。
 
值得玩味的是,武大方面在费用还没到期时,就发现图书馆知网账号失效,最后不得不低头续费,这才又重新获得了知网论文权限。
 
同样是在2016年,北大公告表示由于知网涨价过高,所以期满后可能随时会中断访问。
 
2018年12月,太原理工大学在其官网发布2019年暂停访问“CNKI中国知网系列数据库”的通知。
 
长江日报记者于2021年12月20日看到,多所著名高校本月发布2022年度采购CNKI数据库服务的公告。
 
其中,复旦大学CNKI数据库2022年成交价82.5万元,南京大学拟采购CNKI数据库预算是108万元。
 
有些部委办、银行、医院、省市社科院近期也在知网上公示了2022年度使用CNKI数据库服务的采购合同。其中,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2022年订购CNKI系列文献资源项目中标价格是219万元。
 
越来越高的采购费用,你不用还不行。因为从理论上讲,在这条路上真正具有国家公信力的,独此一家。
 
相信大多数在知网上有文章的作者都有这样的感受。
 
如果是支付了费用,怎么赵教授说没收到一分钱?如果真如知网所言,怎么法院全部判其与赵教授几十场诉讼败诉,最后还赔了70多万?
 
好,我们再看知网所谓的付费。
 
知网官方公布的稿酬标准显示,一篇博士论文,知网会一次性支付作者100元人民币的现金稿酬,以及一张面值400元的“中国知网数据库阅读卡”。
 
这是什么概念?博士学位论文,一般要求至少3万字以上,文科专业论文甚至会超过10万字,却只有100元稿费。
中国知网为何能垄断各大高校?为何学校又“忍气吞声”步步妥协?
 
与此相对,下载一篇博士论文,平台会收取25元的费用。可下载所带来的收入,根本不会与作者分红,尽数归于知网囊中。
中国知网为何能垄断各大高校?为何学校又“忍气吞声”步步妥协?
 
知网下载期刊的费用为0.5元/页或1元/页,一篇硕士学位论文15元,一篇博士论文25元。据统计,知网是各大数据库中查重收费最贵的。查重一篇万字的本科论文,知网收费198元,而维普只需30元,万方是15元。
注意,就按知网的这个说法,这种一次性永久如此低价支付,却可重复性的多次卖钱,难怪知网能一本万利呢?
 
知网采用的是“两头通吃”的经营利模式:即用很低廉的价格收录期刊文章;收录毕业论文,需要作者提出申请,才支付100元左右现金,以及面值不超500元的知网代金券。中央某部委直属的报刊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知网的高额利润来自其在学术期刊数据库中的强势地位,像我们这么大的报刊单位,多年来知网每年就给2000元版权费,前年合同到期,领导一气之下停止与知网合作了。业内人士举例:知网主要面向机构用户出售整个数据库,然后跟期刊或论文作者付版权费时,按页数来计算。即使知网一年仅仅卖数据库(不含数据库挖掘等增值服务)的收入过亿元,但数据库里海量的论文作为“分母”实在太大,一篇5页纸的论文,按照知网的算法可能也就值几毛钱。钱太少,期刊通常也没办法跟作者分成。
 
简单来讲,知网的高盈利建立在“低进价”和“无限次数的高售价”基础上,“一边是压低价格的一锤子买卖,一边却可以反复对使用者收费,难怪利润很高。”有评论文章如此总结。
如此“经营模式”自是让知网财源滚滚。据悉从2018年到2020年,同方知网的主营业务收入从99929万元增长到116758万元,毛利率由59.01%降至54.93%。2021年半年报显示:同方知网的毛利率为51.30%。
 
同方知网2020年度报告截屏
 
中国知网为何能垄断各大高校?为何学校又“忍气吞声”步步妥协?
   
天下苦知网久矣。当年近9旬的赵德馨教授不顾老弱之躯,与武装到牙齿的知网打起了官司,并最终取得胜利后,几乎取得了全网一致的祝福。但在目前的格局下,绝大多数的学术论文作者都没有这个精力和能力来与知网较量,而是继续忍气吞声,甚至大多数时候不仅不奢望知网能给他们稿费,还希望知网最好能把自己的论文放进去,哪怕无偿也好,因为单位规定的职称评审和晋升,论文引用数是一个重要条件。而能够带来官方学术引用数的,目前似乎只有知网这个平台最管用。
 
知网自是看到了这种畸形需求背后机会,所以通过低买或是根本不花钱拿到手,再以看似不高但却巨大和重复的销售所带来的巨额商业利益,进行两头通吃。面对如此态势,个人的反抗往往是极其无力的。也就是说,网络收集保存的期刊、学位论文、会议论文等资源直接来自高校、科研院所及其学者学生,它们主要表现为公共产品。 也就是说,这些学术文献具有很大的公益属性,但其结果是,互联网很多都是公益产品——学术成果——是基地成本乃至无偿获得的,虽然价格看起来不高,但却因垄断而带来了巨大的利益。 这种商业运营模式受到质疑。
 
因此,有学者认为,中国知网(同方知网)是学术交流服务,如果使用作者的论文,应该收费。 用那个平台上的东西,也可以付钱,但是国家应该有多个知识平台,允许与知识网络良性竞争共存,不能中国知网(同方知网)一家独大。知网查重宝典网也是认可这个观点。中国知网(同方知网)如此霸权主义,仗的就是其垄断市场的本领,社会承认中国知网,也就变相的说明了他对你的学术文章有一票否决权,如此的“霸权”,高校学生又怎能弃之不用?知网查重宝典网希望国家对中国知网这类相关平台予以管制,给广大学子更多的选择,给广大学子最大的实惠。
 
 
相关文章:
(1)深度解读,知网究竟背后有何秘密
(2)知网年利过亿的那些事    
(3)中国知网是外资? 赵德馨事件回应  
(4)知网为何敢如此定价 
(5)记者深度调查知网背后的故事 
(6)北大都要停用的中国知网,被老教授起诉了!
(7)躺赚的知网被“硬刚”后的后续?
(8)苹果手机利润竟没有知网赚的多?
(9)知网年入11亿毛利率超近54%?如何看待知网的盈利模式?  
(10)中国知网为何能垄断各大高校?为何学校又“忍气吞声”步步妥协?

知网论文查重宝典(就为了你 www.9wln.com) 官方认证:沪ICP备16041805号-3版权所有:上海尔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XML地图 网站sitemap地图